Leider ist der Eintrag nur auf 中文 verfügbar. Der Inhalt wird unten in einer verfügbaren Sprache angezeigt. Klicken Sie auf den Link, um die aktuelle Sprache zu ändern. 2019年7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当晚在杜塞尔多夫会议中心,德国北威州侨界在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支持下举办了一场盛大庆祝晚会。 文远中文学校17班学生,也是文远同声合唱团的一部分。此次欣受主办者之邀,由音乐教育专业出身,任文远中文老师的刘若林带领,代表学校来参加庆祝活动,师生共同合唱《茉莉花》。 阅读原文 红艳乡里玲珑雪,来助暑天一方凉。
Aktivitäten
Leider ist der Eintrag nur auf 中文 verfügbar. Der Inhalt wird unten in einer verfügbaren Sprache angezeigt. Klicken Sie auf den Link, um die aktuelle Sprache zu ändern. 6月15日这天,文远全校师生追随着春姑娘的脚步迎来了初夏的“烧烤运动会”。 6月本就是多雨的月份,这天也不例外。上午在上课时,窗外还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本以为计划好的“烧烤运动会”不能如期举行。 不知道是否是孩子的笑脸和单纯的期盼感动了太阳公公,两节课下,就已经迫不及待地露出金灿灿的笑容,这让辛苦准备的家长和老师们瞬间干劲十足,一下课就里里外外布置起来,孩子们也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地欢呼着。 本次“烧烤运动会”不但有家长和老师们精心准备的美味食物,更是以游戏、运动为主题,各班老师负责的场地都准备了不同有意思的游戏和运动。 运动会部分,同学们可以领取一张“积点卡”,卡上是10个不同的游戏项目和指定场地,每完成一项,负责老师会盖一个小戳,集齐5个以上就可以获得由学校准备的小礼物。 所有游戏项目都是各班老师巧妙地将中文学习甚至科学实验与游戏相结合,部分游戏是需要和家长或者朋友一起完成,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好朋友一个一个的完成积点卡上的游戏项目,不亦乐乎。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同学们几乎都完成了所有游戏项目,意犹未尽地拿着盖满小戳的积点卡换小礼物。学校还邀请了达芬奇中学的Träger校长夫妇和Hausmeister先生。 爸爸妈妈们的热心帮助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使得本次“烧烤运动会”圆满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相聚。
Leider ist der Eintrag nur auf 中文 verfügbar. Der Inhalt wird unten in einer verfügbaren Sprache angezeigt. Klicken Sie auf den Link, um die aktuelle Sprache zu ändern. 2019年6月9日,在圣灵降临节的喜庆周日,文远中文学校迎来了从美国远道而来,知名的海外华文教育学者王双双女士以及她的教师团队。 王双双女士是《双双中文》的编著者和美国双双中文学校的校长。此次受邀参加由文远中文学校组织的“海外中文教学交流研讨会“。研讨会目的在于交流和促进生活在欧洲和美国的华人的中文教育。 研讨会伊始,主持人文远中文学校的金萍老师,代表本校热烈欢迎了来自远方的客人。之后文远中文学校校长张逸讷先生,嘉宾王双双校长和文德书院王丽女士也分别为本次活动致了欢迎辞和感谢辞。 进入研讨会主题,王双双校长给出了她的演讲标题“让中文课堂成为一个文化大观园!” 她用亲切随和,诙谐生动的方式非常详细的介绍了编撰每一册《双双中文教材》的主旨和内容安排。 她提出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中,中文学习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说“、”会读“、”会写“ ,”而且要能深入了解到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在教学的方法上她也致力于打破中文学习很枯燥的迷思。为此她展示了在这两种理念交汇下结出的教学实践硕果: 学生手绘的平面都江堰;学生制作的立体都江堰;学生用冰棍小棒做成的竹简书卷……手脑合作,立体多样使得中文学习成为海外学子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极大提高了中文学习的效率。 她谈到达到这个目标,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还讲述了自己最初只是一位想教好自己孩子中文的母亲,但因为生活在美国,环境、文化的差异导致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中文教材。于是她做了一个至今惠及海外中文教育的决定:自己编写一套教材。 从开始提笔到四处碰壁,直到最终获得出版发行,其中又不断请教专家补阙拾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历经20年,她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让在场的老师们无一不佩服她的执着与坚持。 最后王双双校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她的终极教育理念 ”我们培养的不是伏案苦读的学生,而是要站起身来,推开窗户,瞭望四方的人!“ 这让在座的年轻一代老师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掌声之后由双双中文学校的田琪、汪玲、周瑛老师分别针对低、高年级的中文教学做了演讲。她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用心实现兴趣与效率的高度结合。 如:田琪老师带着学生用鸡尾酒装饰小伞做雨滴垂挂,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学到了和雨相关的中文字。汪玲老师用触类旁通的方式在学习 ”田忌赛马“ 一文时引入时代背景和历史知识。而周瑛老师在教授中华地理时,也用丰富的图片展示 生活其中的各个民族,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作为教学经验的交流,文远中文学校副校长施俊老师也畅谈了她在使用《双双中文》教材中的思考和感悟。在场的老师和嘉宾们聆听之后都各有体会,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最后研讨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圆满结束。理念的一致和思想的碰撞,与其说是研讨会,不如说是一群热爱海外华文教育的老师们的交流分享会。 对于在海外华人孩子的中文教学, 重要的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认字,读文章,而是通过每一个汉字传达给孩子们的中国文化,大家的共识就是让学习中文的孩子无论感受还是眼光更加多元化,世界化! 中文课照样可以很酷!
Über unser Neujahrsfest am 09.02.2019 in der Josefshalle in Willich wurde in zwei Tageszeitungen berichtet: Westdeutsche Zeitung (WZ) vom 13.02.2019 Rheinische Post (RP) vom 13.02.2019
Leider ist der Eintrag nur auf 中文 verfügbar. Der Inhalt wird unten in einer verfügbaren Sprache angezeigt. Klicken Sie auf den Link, um die aktuelle Sprache zu ändern. 碧空万里 金风拂面,红叶缤纷,文远中文学校的烧烤联欢活动于2018年10月6日在文远上课的校舍、达芬奇中学校园里如期举行。这一天26度气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天公作美给了一个绝佳的烧烤天气。校园旁边是一大片黄绿相间的农田和小树林,园内还有小游乐场和乒乓球台等。 布置现场 高年级学生还在上课之时,家长们就开始兴致高涨地准备起来: 搬运桌椅、布置现场、准备烤炉、摆放菜点,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美食展示 爸爸妈妈们可谓是厨神云集,带来了许多自己在家精心制作的凉菜、果盘以及甜点。很多菜真可谓匠心独运,精美绝伦,还来不及拍照就被大家一扫而空。美食交流为烧烤联欢会平添一抹风采。 有条不紊 烧烤工作组的家长们也都十分辛苦地为大家服务着,提供了烧烤、饮料、爆米花等供大家选择。所有人都吃得不亦乐乎。 开心一刻 家长和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吃着美食,艳阳高照,微风徐徐,和新老朋友欢坐在一处,谈笑风声,心旷神怡。特别是孩子们在游乐场尽情嘻笑玩耍: 踢足球,捉迷藏,更有靓丽活泼的小女生如蝴蝶翩飞般在场中推销爆米花。 欢聚一堂 这样的联谊活动使得家长、老师和学生有机会近距离互相认识,彼此了解。大家都表示非常热爱文远这个大家庭,希望今后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 文远校委会感谢家长代表们的成功组织和辛勤付出。
Leider ist der Eintrag nur auf 中文 verfügbar. Der Inhalt wird unten in einer verfügbaren Sprache angezeigt. Klicken Sie auf den Link, um die aktuelle Sprache zu ändern. 2018年7月 26日, 张逸讷校长在北美休假期间专程飞到旧金山,分别拜访了马立平和王双双老师。 马立平出生于上海。1971年在江西农村开始教学生涯,先任小学教师,后任小学校长。1980年录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教育家、前华东师大校长刘佛年先生。1989年来美,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学实验。1991年转学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师从前美国国家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席 Lee Shulman,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春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创办以中国留学生子女为主要对象的周末中文学校,结合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法和现代课程理论,研发和编写海外马立平中文教材,进行“直接认字”的教学实验,并且坚持在其创办的中文学校执教至今。 王双双老师出生于北京。1978年入学北大哲学系,后于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1984年赴德国进修,专攻“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1990年到美国建立了双双中文学校,从事海外华文教育, 并编写了双双中文教材。 张校长和马立平和王双双老师针对中文教材内容, 作业本, 网上作业,对文远中文教学的支持(对老师教学的网上辅助),教材价格,教学方式等内容作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两位老师各自介绍了中文教材的教学系统和编写理念,使用多年马力平和双双中文教材的张校长针对教材的使用经验和改进建议也和两位老师进行了探讨。可惜时间有限, 双方只好意犹未尽的结束了会谈。 张校长和马立平和王双双老师约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推进海外学生的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教育。
德国第一所非盈利、公益私立中文学校落成!旨在推进中德文化交流多方面发展! 原创: 杨悦 文远中文学校建校庆典 2018年6月16日,文远中文学校建校庆典与家长咨询会在北威州维利希市达芬奇全学制中学(Leonardo-da-Vinci-Gesamtschule,Willich) 隆重举行。 学以致用,文以致远,文远中文学校是德国第一所非盈利、公益私立中文学校。在法人兼校长张逸讷先生的率领下,文远工作团队二十余位同仁,历经数月认真而细致的筹备,迎来了建校的这一天。 这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准时来到会场,可容纳两百余人的学校礼堂座无虚席,成立大会在悠扬的乐声中拉开序幕,年轻帅气的海二代张圣海独奏一支钢琴曲《朋友》,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德嘉宾。接着黄子妍、贺雨萌、王璐璐与卢璐四位豆蔻年华的华裔女孩联袂演奏了轻快活泼的小提琴四重奏,雅克·奥芬巴赫的《康康舞曲》,她们或曾经师从张校长多年,或即将成为文远中文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大会主持人王适昶教授首先邀请维利希市市长、文远中文学校名誉校长约瑟夫·海斯(Josef Heyes) 先生致辞。海斯先生是张校长的老朋友,为文远中文学校最终落户维利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芬奇中学校长爱德华·特雷格(Eduardo Träger) 先生放弃周六的休息时间,特意来到现场表示欢迎与祝贺。文远中文学校合作方、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院长培高德博士与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均发来了热情诚挚的贺信。 张逸讷校长在来宾的热烈掌声中走上舞台,坦陈了创办文远中文学校的初衷。张校长特别感谢夫人吴远女士对自己办学的支持,他们的四个孩子都在德国出生成长,学习中文。十七年前,张氏夫妇曾与朋友们一起创办中文学校,谙熟幼儿及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状况,累积了丰富的中文教学以及管理学校的经验。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如今,四个孩子长大了,而张氏伉俪的理想依然如初:“让孩子们在汉语知识的殿堂里遨游”。 张逸讷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情况:文远中文学校坐落在维利希市达芬奇中学,距离州府杜塞尔多夫市约25公里路程,交通便利,停车位充足。教室宽敞明亮,提供网络支持,配置了投影设备,实施电子教学,还将为学龄前儿童购置合适的课桌椅。达芬奇中学图书馆中将设置“文远图书馆”,教师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家长享有休息室与活动室。 文远中文学校将于2018年9月1日开学,暂且分成6至7个年级,9至10个班级,开学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未来将增加和细化年级。迄今为止,约120位学生完成了入学注册手续,另已有二十多位幼童报名等候2019年之后的学前班。接下来举行了揭匾仪式,在家长与来宾的热切注目下,在孩子们的嬉笑声中,海斯市长、特雷格校长与文远校董会董事长吴远女士共同揭下了覆盖在“文远中文学校”牌匾上的红色帷幔,与达芬奇中学的校牌一并悬挂在学校正门。值得一提的是,“文远中文学校”这六个端庄而流动的行楷字,是《欧华导报》主编钱跃君博士应张校长之约而题写的,钱博士还为中文学校亲自镌刻了阴阳两枚“文远”图章,以兹祝贺和勉励。 在达芬奇中学校长和副校长的带领下,来宾们参观了教室、图书馆、电脑房、厨房等各种设施,对学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刘若林老师以“开心学国学”主题曲《龙文》拉开了家长咨询会的序幕。张逸讷校长再次走上讲台,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文远的办学理念和组织结构。秉明烛之心,治为人之学,富有中文教学经验和管理才干的文远同仁们纷纷亮相舞台,与来宾们相见。 接着,张校长的女弟子、年方15的卢璐同学落落大方走上舞台,通篇背诵脍炙人口的《木兰辞》,字正腔圆,流畅自然,勾起大家对自己少年时代学习《木兰辞》的美好记忆,同时憧憬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文远的课堂上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经典,有朝一日也能朗朗上口,继而代代传诵。 副校长施俊女士着重向大家介绍了以德国Antolin为蓝本而创立的在线“文远小蜜蜂中文有奖阅读”系统。文远自建图书馆现有600多册中文藏书,还将不断扩展图书种类,增加藏书数量。施副校长还详细介绍了有关课外活动、假期营地、以及与浙江科技学院合作建立“文远夏令营基地”等事宜。 教务长王适昶教授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了教材、教学大纲与学业规划。最后张逸讷校长不厌其烦地回答了家长们踊跃提出的各类问题。文远中文学校建校庆典圆满结束了,但文远人的道路才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爱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所有文远人的信念与情怀。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文远人情切切、路漫漫,志同道合,教书育人;文远家长殷殷期盼,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文远孩子不仅要学好中文,亦学做一个有爱与良知的人。有关文远中文学校更详细的信息,比如举办“探索体验中华文化历史夏令营”、专题课教学、教师团队、报名须知等等,敬请移步文远官方网站:www.wenyuan.de。 免责声明 本站刊载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华人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代表同意原作者的观点和立场。部分内容经网络转载,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http://www.52hrtt.com/webservicepage_getInformationPage.do?id=D1530181030696&areaId=42&behaviorSource=4&languageId=1&flag=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Sehr verehrter Herr Bürgermeister Heyes, Lieber Herr Zhang, Sehr verehrte Damen und Herren, und liebe Kinder und Eltern, Der Name der Wenyuan-Schule ist Programm: Wen bedeutet Literatur, und Literatur bedeutet in der chinesischen Kultur zunächst einmal Schrift und Sprache. Und Schrift und Sprache sind das Programm der Schule. Aber für wen? Das Zeichen Yuan steht für „weit“ oder „fern“. Die Wenyuan-Schule unterrichte also Chinesisch für Kinder von chinesischen Familien, die sich fern der Heimat befinden, nämlich hier im Niederrhein. Die Einrichtung der Wenyuan-Schule macht zweierlei deutlich: Es werden mehr Schulen dieser Art benötigt. Die Anzahl der chinesischen Familien in der Region ist in den letzten Jahren stetig gewachsen und sie suchen eine Möglichkeit, wo ihre Kinder fundiert ihre Muttersprache lernen können. Zum anderen aber, weil es oftmals an Qualität mangelt. Viele solche Initiativen waren wenig durchdacht oder improvisiert. Das meiste Material ist entweder zum Chinesischlernen für Ausländer oder für chinesische […]
Artikel aus der Rheinischen Post. Erschienen am 19.06.2018 SCHIEFBAHN Wenn sich freitagmittags nach der letzten Schulstunde die Türen der Leonardo-da-Vmci- Gesamtschule für das Wochenende schließen, geht die Tür am Neubautrakt des Schulkomplexes ab September jeden Samstag um 10 Uhr wieder auf. Dann beginnt in acht Klassenräumen der Unterricht auf Chinesisch. Die Schiefbahner Gesamtschule hat einen Untermieter, dessen Einzug jetzt mit einer Einweihungsfeier und einem Informationsnachmittag gefeiert wurde: die „Wenyuan Chinesische Schule“. „Sich mit der Heimat identifizieren geschieht über Sprache. Um die Kultur seiner Eltern zu verstehen, bedarf es der Sprache“, betonte Willichs Bürgermeister Josef Heyes, der auch Schirmherr der Schule ist, im Forum der Gesamtschule, in dem sich Dutzende von chinesischen Kindern mit ihren Eltern eingefunden hatten. Die Idee, eine solche Sprachschule in Willich anzusiedeln gibt es bereits seit Jahren . Schon vor über zehn Jahren gab es im St-Bernhard-Gymnasium eine kleine Sonntagsschule mit 15 bis 20 Schülern. „Das verlief […]